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30 10:57:30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倾听能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渗透一定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准备:一人一张光盘,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动物品(2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2张识字卡片,一块磁铁,一颗象棋子),一张记录表。

教学预设:

一、引入

1、估计老师有多高?说说怎么想的?

2、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我们在测量哪些物体的时候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书本的宽度,是多少厘米?

4、看来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要想比较准确地知道数学书的宽度,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齐读。)

( 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趣而自然。并通过孩子们自己测量发现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体验到需要一个比它更小的长度单位,由此明确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简单而深刻。)

二、展开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到哪是1毫米长呢?

2、电脑演示放大的直尺,认识1毫米的长度。

3、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呢?请大家拿起铅笔用笔尖点着数一数。(板书:1厘米=10毫米)2厘米呢?5厘米呢?10厘米呢?

4、画出1毫米的长度。对1毫米长的线段你有什么感受?

不用尺子画1毫米,同桌检验,并马上修正。

5、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让孩子们先尝试着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厘米和毫米的关系,通过找一找,点一点,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一系列活动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感受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

1、测量光盘的厚度,看看够不够1毫米?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光盘,慢慢地把光盘抽出来,两个手指之间的这条小缝的高度大约就是1毫米。看着这条小缝,看着这个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毫米概念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们通过光盘用手来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观而有效的。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进一步强化了1毫米的概念。)

2、如果老师要大家比划出2毫米的厚度,你们打算怎么做?4毫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把2张光盘叠加就是2毫米的结论,初步感受了单位累加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几毫米的长度有了初步的体验。)

3、小小估测员:

a、请大家估计一下,你们觉得那样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后,给予学生充分比较的材料,让他们从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光盘的厚度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到估计时需要先建立一个估的标准,同时感受比较、用已知来探求未知的重要数学方法和思想。)

b、借助光盘我们认为1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那么其它物品的厚度分别是几毫米呢?你们也能估计一下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

(2)课件 ……此处隐藏15043个字……的数学学习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应答性学习环境进行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动有趣。从而为后面的“整理”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3.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设疑: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

(三)巩固练习

1.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1)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师装傻:笑什么?

(2)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

2.思考题:

电脑情景: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怎么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对毫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教师运用正误辨别、实物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直尺一把。

学生准备:

一枚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故设障碍,导入新课

1、填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6( ) 老师高1( )60( ) 橡皮长5( ) 一角硬币厚2( )

2、动手测量数学书长多少?

测量很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建立表象

1、认识毫米。

(1)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出示实物银行卡和电话卡,告诉学生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强化练习,观念清晰

1、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2、算一算

3、辩一辩

4、改一改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系统的学习,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原来的基础上了解毫米产生的意义,理解1厘米=10毫米,感受1毫米的厚度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二、学习目标

(一)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猜猜老师的身高有多少?(1米61厘米)里面出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测量哪些物品用米?哪些用厘米?,我们的数学书用哪个作单位比较合适?

2.估一估

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3.量一量

数学书的长是( ),宽是( ),騠是( )。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一毫米,

(二)学海探秘

1.汇报课前小研究。

你知道了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教师出示有关毫米的知识。

2.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毫米吗?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放大尺子)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4)观察会员卡的厚度,用尺子量一量卡的厚度,用手捏住卡感知1毫米的厚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出示视频)

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4.测量

(1书本第22页做一做。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橡皮擦长

(2)教室的长约10( )

(3)玻璃厚约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2.我会算。

8厘米=( )毫米40毫米=( )厘米

10厘米=()毫米3厘米4毫米=( )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