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1 13:05:04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能抄写指定词语,用“告诉”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爱学习的孩子吗?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景象,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出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指导学习生字“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按照音节把课文读准确)

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划下和它连着的词语)

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

2、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

1.学读第一节。

(1)看书中的图片。体会着读一读。

(2)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第四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回答,书上是怎么说的,请你读一读。

(4)简介: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两亿多年以前已绝灭。

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通过学习这一节,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5)列举树的年轮与年龄,帮助学生理解。

(6)齐读二至四节。

3、学读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3)读词语“妙不可言”“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自由读全文

4、口头练习: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完成课后练习,用“告诉”说一句话

四、扩展活动:开展一个“考考你”的知道竞赛活动:

请同学说大自然中的现象,请其他同学说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看到蚂蚁搬家。

生答: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说:青蛙冬眠后醒了。

生答: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生说:看到枫叶红了。

生答:就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五、看拼音,写词语。

六、组词。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那水里的( ),多么像游动的“逗点”。

2.这是大自然的( ),( )已经来到人间。

3.大自然的( )啊,真是( )。

( )的人总也看不懂,

( )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目标:

1、学习有关物候和物候学知识;

2、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本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有层次地说明与运用拟人、举例的方法生动具体地说明抽象的事理

难点: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设想:品味语言四步走

课时:2课时

操作:

第一课时

要点:整体感知

程序:

㈠导入:诗歌导入,引起兴趣。

㈡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出现了三个概念: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和物候学,请通读全文,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本文介绍的重点是什么?说明理由?

㈢再读全文,专项训练:

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提示:物候学的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 ……此处隐藏23959个字……大地苏醒冰雪融化单本朋友谷仔几次单件改

........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

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

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

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

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

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

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

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

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

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

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

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

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

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 :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H、学习第 4至第,12自然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

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

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学生自学15分钟,讨论、交流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

钟。

(一)概括段意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

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

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

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

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

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三)说明的顺序。

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

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

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

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

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