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1 05:38:25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双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双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在劳动模范张迎善那双粗糙的大手背后,是这位林业工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2.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欣赏学生仿照《我们的手》创作的小诗。

二、导入

1.板书课题。

2.回顾初读课文中的问题。

(1)这是谁的“一双手”?

(2)张迎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学生自主质疑:

(1)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

2.结合学生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

(1)这双手什么样?

自主学习:默读描写这双手的样子的段落

画出重点词句

做批注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双手的样子:黑、硬、伤痕累累、大、粗

这双手“活像半截老松木”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这双手为什么这样?

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画出重点词句

做批注

汇报交流: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到,张迎善为了绿化小兴安岭,在不计其数的种树过程中,把自己的双手磨得伤痕累累,活像老松木。从而感悟到张迎善的高尚情怀。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文的感受

提问:现在你认为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

4.总结全文。

四、安排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五、板书设计

一双手

张迎善的手

( )的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 篇2

教材说明:

《一双手》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张迎善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的介绍,透射出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教学是力意“冗余的分析,烦琐的提问”瞄准重点,抓住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去自渎、自悟,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努力实现自主高效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琐碎、机械的语言训练是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创设综合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及语文的口语交际上,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和创造行性。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圈点批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体会和理解主人公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情感。

2、初步掌握,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感悟情感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4、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

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感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走进课文,体会情感。

2、学习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协作中的恰当运用。

3、学习林业工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

教法指导: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跟老师一块做游戏,伸出你的左手来,伸出你的右手来,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没有手,什么也干不成,你们也一定见过很多的手吧!他们的手都有什么特点?相互交流,或者把自己查到的资料相互交流,好吗?

4、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师生共同评价,纠正错误

5、师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林业工人,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他的一双手?这双手与别人的手有什么不同?打开课本27页,让我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板书:一双手

[设计意图:做游戏和相互交流资料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手感兴趣,对课文感兴趣,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理解全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自主阅读,交流认识,加深对这双手的认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边读边批注描写张迎善手的特点词、句、段。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划的词、句、段,各写出手的什么特点。

如: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双手给我总的印象,形象可感)

我本能地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这句话突出了手大而且有力)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这句话从颜色、纹络刻画手背)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用比喻来突出手指的粗糙、大)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来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写自己亲自动手去量手,用数字来突出手之大)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阅读所获得知识。

板书:丑、粗糙、颜色深、干、厚、大。

这是一双————的手。

4、齐读描写张迎善手特点的句子,在读中去体会,去感悟。

导语:这些都是张迎善手的特点,是我们所看见的。

板书:所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室,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三、品悟人物精神

1、他的手从外表看确实很丑,那么造成他的手“奇丑”的特殊原因是什么?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速度课文,在文中找出来并划出来。

(1 ……此处隐藏15577个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感知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特点。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愿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一猜:观察几双手,猜一猜这些手的主人是怎样的人?

2、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预设

①这是谁的手?

②这是怎样的一双手?

③这双手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初步了解主人公——张迎善

三、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思考:

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再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一)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学生交流汇报,并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

2、引导学生品读这些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

(二)、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3、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6、小结

(三)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父母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双手写一写。

  《一双手》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25课,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主题是读书动笔,由四篇现代文,一首现代诗和两首古代诗歌构成,从内容来看,本单元四篇课文和艾青的现代诗都围绕着“绿”组材;从读书方法的指导来看,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进行圈点批注的习惯;从文体角度来看,其中三篇课文属于散文,一篇说明文。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代林业工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题集中,特点鲜明,行文流畅。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现状:本文是第六单元散文的第三篇,学生通过对前两篇的学习,已初步温习了散文的知识;第四单元的14课《小说家谈小说》也初步学习了细节描写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对抓住人物具有特征的部分分析人物同学们有所了解,在本课中进行强调。

2.学生状况:本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对于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学生可以用自己独有的阅读经验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特感受。但对于写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应加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多角度细致的描写,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这篇文章,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准确细致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五、教学设计

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根据介休市提出的“八字四环节”教学模式,“自学”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手”,充分感知张迎善这个淳朴的林业工人。在“合作”这个环节,让同学们积极合作,畅所欲言让他们思维的火花能得到智慧的碰撞体会自己学习的乐趣。“解疑”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勇于质疑,可以提出自己自己不懂得问题,也可以就本文提出有创意的建议,激发学生的求意思为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大家提到了朱自清写的《背影》,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背影“主要特征刻画出了一位年过半百、任劳任怨、爱子心切的父亲的形象,我们再学习一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一双手》。

2.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看作者从哪些角度写手的,写了手的什么特征,用动词填空

------手-------手-------手-----手------手。

(2)同学们读原文作者看到的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3.合作

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赏析优美语句做分析,对体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能看到张迎善是怎么样一个林业工人?

正是通过张迎善的一双手我们看到了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无数像他那样普普通通任劳任怨的劳动者,那么本文给你写作上的启示是什么呢,合作交流畅所欲言。

4、解疑

在读本文,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如果没有,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不恰当,需要改进。

《《一双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