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尚贤》的优秀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尚贤》的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主题】
《墨子》选读——————《尚贤》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涉及的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作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用人原则。
3.体会作者在本文中体现的“尚贤事能”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一、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庶(shù)子、阖(hé)门、伊(yī)尹、庖(páo)厨、闳(hón)夭、罝(jū)罔、承嗣(sì)
2.掌握通假: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通“避”) 四鄙之萌人闻之(通“氓”)
举公义,辟私怨(通“避”) 美章而恶不生(通“彰”)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通“倘”)
3.一词多义
众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众多,多)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的,普通)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使……众多)
本则是本失其所欲(根本)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根)
逮逮至远鄙郊外之臣(到)犹记周公之被逮(逮捕)鄙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边疆,边远的地方)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
4.词类活用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使动用法,使……众多)
必将富之贵之(富、贵都是使动用法)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富、贵、亲、近都是使动用法)
二、课堂互动
1.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文章一开始就摆出核心观点: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是否能够通过崇尚、举用德才兼备的士来治理政事,是国家能否治理得好的关键。墨子说:“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治理国家的人都想要国家富有、人民众多、刑罚政治治理得好,可是实际上往往是国家没有变富而变得更加贫穷,人民没有增多而有所减少,刑罚政治没有治理好而一派混乱。这完全失去了治理国家者想要的,而得到了他们讨厌的。
主观追求和实际结果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就不能不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以尚贤事能为政”就是通过崇尚、任用有才德的人来治理政事。那些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们之所以达不到目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尚贤事能这个根本。“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贤良”就是有德行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治厚”“治薄”,一般理解为治绩多、治绩少,笼统地说也就是治理得好、治理得不好。
“务”就是事业、事务、紧要的事情。“众贤”就是使德才兼备的士众多。这是墨子的进一步推断:国家德才兼备的士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德才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德才兼备的士是国家治乱的根本。所以在高位治理国家的人,他的最紧要的事情必定在于使德才兼备的士众多。
2.墨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
墨子认为,人才是国家富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保证。他说:“现在的王公大人都想使自己的国家富裕,人口众多,社会安定,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处处与自己的愿望相反。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这些王公大人不重视人才,不使用人才。”墨子明确告诫当政者,一个国家的人才愈多,国家治理得就越好,反之,治理得就愈差。总之,人才是社会治乱之重要原因。
墨子指出,那些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贤良之士是国家的财富,是江山社稷之辅佐。因而对这些人应当“富之贵之、敬之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